课件
此页面收集了往届工程伦理的课件,可能与今年有所出入。每一份资料前有 AI 生成的摘要,请读者自行取用。
第一章
本文件是关于科学技术和工程伦理的课程简介。它首先介绍了科学技术的概念,强调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接着,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案例,探讨了工程伦理的重要性。文件概述了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工程的社会性。它还讨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意义,以及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文件强调了工程的复杂性,包括技术应用、组织管理、社会影响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最后,它指出了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工程伦理和环境影响,以及工程实践中的伦理挑战。文件呼吁提高工程师的伦理素质,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第一章
第二章
本文件是关于工程伦理的讲义,主要内容包括:
-
道德与伦理的理解:道德是个体性、主观性的精神,侧重个体的意识、行为和准则的关系;伦理是社会性、客观性的精神,是社会意识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
-
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工程师的伦理素质,推动可持续发展,协调利益关系。
-
伦理学的定义与特征:伦理学研究道德现象,是规范科学、价值科学,具有实践性。
-
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契约论、义务论和德性论,分别关注社会协议、行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者的品德养成。
-
伦理选择:在工程实践中,需审慎处理自主与责任、效率与公正、个人与集体、环境与社会等关系。
-
伦理决策:强调与时俱进的实践智慧,提升伦理意识和道德修养,以及具体责任的落实。
文件强调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意义,以及在工程实践中处理伦理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章
第三章
工程伦理问题源于工程实践中的风险、人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技术应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工程伦理关注技术、经济、社会、自然要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工程共同体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责任。工程伦理问题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特点,涉及个体、群体和组织。处理这些问题需遵循人道主义、社会公正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培养伦理意识,结合伦理原则与具体情境,多方听取意见,并及时修正伦理准则。
工程环境伦理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的保护,涉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现代工程需考虑环境影响,追求技术、社会、生态成功的统一。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需在工程设计和决策中考虑生态和社会的承受性,权衡人类与自然的利益。
第三章
第四章
本文档探讨了工程风险及其伦理评估问题。工程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环境和人为因素,如零部件老化、自然灾害和操作失误。工程系统是复杂的,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等多因素,必须遵守法律、纪律、政策和道德四条底线。文档强调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的,不同主体对其认知不同。防范工程风险需通过质量监理、预警系统和意外风险控制。伦理评估原则包括以人为本、整体主义,强调专家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工程师承担个人伦理责任,需考虑工程设计的社会、环境影响。文档还讨论了工程的价值导向性,指出工程对社会有正负双面影响,并提出公正原则和利益补偿机制,强调公众参与和后评估机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主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全球背景包括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重要里程碑包括1972年《增长的极限》报告和《人类环境宣言》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要素,强调代际公平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资源可持续发展讨论了自然资源的特性和可持续利用,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性和最优耗竭,以及可再生资源的最佳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资源索取速率超过再生速率,以及排放速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第五章
工程职业伦理
本文探讨了工程职业的定义、特征、组织形态以及职业伦理。职业是个体在社会中谋生的工作,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和群体性。工程社团作为工程职业的组织形态,负责制定执业标准和维护职业地位。工程职业制度包括职业准入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后者涵盖教育、评估认证、实践、资格考试、注册和继续教育等环节。
工程职业伦理强调预防性和规范性,要求工程师在职业行为中考虑公众安全、健康和福利,同时平衡个人、职业和社会的责任。工程师职业伦理章程提供了行为标准,强调了工程师对自然、生态和公众的责任。工程师在实践中需面对角色冲突,通过反思行动对个人、社会的影响,以及是否公平正义,来做出伦理决策。最终,工程师需在职业活动中寻求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保持个人完整性,并在道德上坚守价值观。
工程职业伦理
学术伦理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涉及高等教育和研究,追求真理和客观性。学术道德要求研究者在学术活动中坚持正直、诚信和公正。学术伦理是学术道德的内核,涉及学术人、学术共同体和社会的关系,具有层次性、多重性和全程性。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伪造数据、侵占他人成果等,其产生原因可能与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科研评价体系急功近利等有关。为避免学术不端,需要政策层面的规范、学术伦理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监管。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破坏学术环境,还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学术伦理
能源与核
能源是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核能作为一种能源,具有不产生温室气体、资源分布广泛等优点,但也存在放射性风险和核废料处理问题。核工程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风险规避、安全伦理和生态伦理。核工程需要考虑环境、文化和伦理因素,确保安全、公正,并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公众对核工程的风险认知与专家存在差异,因此信息公开和科普教育至关重要。
能源与核
大数据
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的双刃剑特性,强调了技术中立性与开发者在法律伦理框架内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五次信息革命到近现代的重要里程碑,指出信息技术具有颠覆性、连接能力、交互能力、泛在性和融合能力,对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文章讨论了大数据时代的伦理问题,包括信息与网络空间伦理、大数据时代的伦理新问题、数字身份困境、个人隐私保护、数据权利和大数据公共治理伦理。特别提到了大数据的5V特点,以及数据安全、隐私边界、数据权利和公共治理中的伦理挑战。最后,文章强调了推动数据公开、共享与开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数据公共治理的伦理选择,如尊重、公正、有限记忆、无害和可持续性原则。